文‧郭漢丞 圖‧郭振榮
義大利人確實是懂得設計的民族!法拉利、林寶堅尼跑車遠遠看就知道,優美的 線條與洗練的跑車,叫人不喜歡也難。Sonus Faber 呢?以前他們家的喇叭也是 一看就不會錯認,師法魯特琴的音箱,原木加上真皮的質感,真是喇叭中的精品。 現在呢?Aida(阿伊達,威爾第歌劇名)這款嶄新推出的「次旗艦」,繼承了 Sonus Faber 既有的設計元素,再加上新的設計巧思,把複雜的聲學理論藏在優 美的設計裡,真是現代聲音工藝的極品。
雄渾大度 氣勢恢弘
在走訪天母海山音響試聽 Aida 之前,其實我已經有許多接觸 Aida 的機會了。第 一次真正聽到 Aida,是在 2012 年慕尼黑音響展,當時心裡著實嚇了一跳。怎麼 說?這是 Sonus Faber 的喇叭嗎?身高 172.5 公分,重量一對高達 330 公斤,這 君子不重則不威,自然顯示了 Aida 的份量不平凡,但設計精緻的精神跑到哪裡
去了?比 Aida 更龐大、份量更重的還有旗艦 The SonusFaber,可是一連兩款「超 重量級」的設計,是不是代表 Sonus Faber 越來越走「超級」的設計路線呢?
聲形具美的 Aida ,是 SONUS FABER 新一代音響工程師的作品,嶄新的面貌與傳統 Stradivari 三部曲截然不同,塑造了 Sonus Faber 新世代產品的形象
在慕尼黑展用「看」欣賞 Aida,心中雖有疑問,但是當 Aida 在開放式的展場中 發聲,心頭又是一震!好厲害的喇叭,當時搭配 Audio Research 40 週年紀念前 級,後級是 Dagostino,推出來的聲響卻是龐大、輕鬆、自然、真實,這樣的好 聲我很少聽到嗎?不,我經常在頂尖產品上聽到,可是眼前的 Aida 並不是在密 閉的音響室,而是在音響展的開放空間,各種聲學條件配合並不好,可是 Aida 依然展現雄渾自在的能量,而且聽來一派輕鬆。小家碧玉、細膩動人,是許多人 對 Sonus Faber 的印象,可是眼前這一對 Aida,卻是雄渾大度、氣勢恢弘,真 是不簡單。
帶著對 Aida 的好印象,回到了台灣,知道此間代理商已經引進,但我卻推遲到 音響展才有機會聽到 Aida。音響展在喜來登飯店舉辦,代理商雖然租用了相對 比較大的房間,但是對 Aida 來說,空間還是略小,搭配 Aida 的是全套 Goldmund 前後級,而且是「全數位」連線,也就是從數位訊源、前級到後級,全部是數位 訊號,直到後級才作數類轉換。Goldmund 配 Aida 如何?非常好聽,但是氣質 和我在慕尼黑聽到的不一樣,Goldmund 推起 Aida 依然輕鬆,但多了一些細膩, 喜來登的空間雖小,但代理商選播音樂很用心,選擇相對安靜舒適的室內樂,呈 現 Aida 精緻細膩的一面,可是過去小家碧玉的印象,在 Aida 身上卻已不復見。
帶著對 Aida 的好印象,回到了台灣,知道此間代理商已經引進,但我卻推遲到 音響展才有機會聽到 Aida。音響展在喜來登飯店舉辦,代理商雖然租用了相對 比較大的房間,但是對 Aida 來說,空間還是略小,搭配 Aida 的是全套 Goldmund 前後級,而且是「全數位」連線,也就是從數位訊源、前級到後級,全部是數位 訊號,直到後級才作數類轉換。Goldmund 配 Aida 如何?非常好聽,但是氣質 和我在慕尼黑聽到的不一樣,Goldmund 推起 Aida 依然輕鬆,但多了一些細膩, 喜來登的空間雖小,但代理商選播音樂很用心,選擇相對安靜舒適的室內樂,呈 現 Aida 精緻細膩的一面,可是過去小家碧玉的印象,在 Aida 身上卻已不復見。
海山為 Aida 準備了全套 Burmester 系統搭配,線材使用頂級 MIT
新風格的 Sonus Faber 音響展後,代理商問我有沒有興趣比較仔細聽 Aida,我說當然有,但要到哪裡 聽呢?原來天母海山已經擺了一對,也調整妥當,約好時間,我來到天母海山聽 Aida。海山的為 Aida 搭配了全套 Burmester,包括 069 CD、077 前級、909 後 級,線材則是全套 MIT,而且是頂級的 Oracle 新版。關於海山試聽 Aida 的聲 音,我們後面再說,先來看看 Aida 的設計新穎在哪裡?
很多人知道,Sonus Faber 是 Franco Serblin 在 1980 年代創立,在他手上設計 出一系列令人贊歎的喇叭,包括目前依然暢銷的 Stradivari 三部曲:Stradivari、 Amati 與 Guarneri,可是幾年前新東家入主 Sonus Faber,Franco 自立門戶, 現在已經和 Sonus Faber 沒有關係了。此前 Stradivari 三部曲依然生產,可是他 們也設計了新的 Futura 系列,納入新的設計,造型近似原來的 Amati 與 Guarneri,但性能已經大幅提升。而在 Aida 之前推出的 The Sonus Faber(原 本稱為 Fenice),也和傳統 Sonus Faber 的產品大異其趣,走出嶄新的風格。
很多人知道,Sonus Faber 是 Franco Serblin 在 1980 年代創立,在他手上設計 出一系列令人贊歎的喇叭,包括目前依然暢銷的 Stradivari 三部曲:Stradivari、 Amati 與 Guarneri,可是幾年前新東家入主 Sonus Faber,Franco 自立門戶, 現在已經和 Sonus Faber 沒有關係了。此前 Stradivari 三部曲依然生產,可是他 們也設計了新的 Futura 系列,納入新的設計,造型近似原來的 Amati 與 Guarneri,但性能已經大幅提升。而在 Aida 之前推出的 The Sonus Faber(原 本稱為 Fenice),也和傳統 Sonus Faber 的產品大異其趣,走出嶄新的風格。
Aida 背後還隱藏著兩音路單體,為的是增加音場空間感,內中還有可以調整的空間,增加喇叭對聆聽空間的適應能力
與 The Sonus Faber 比較起來,Aida 相對更顯雅致,細部設計非常講究,而且 是一看就讓人覺得漂亮的喇叭。我們從視覺上可以輕鬆享受 Aida 的美感,可是 這款喇叭可說是 Sonus Faber 史上設計內容最複雜的喇叭之一,可能只有旗艦 The Sonus Faber 比 Aida 還複雜,而且 Aida 圓弧向後收起的側邊飾板,製作難 度恐怕比旗艦更難。Aida 確實是掌握了喇叭設計潮流的新趨勢:聲學技術可以 很難,但是外觀一定要賞心悅目,越看越好看。
看不到的地方還有玄機
其實光是把 Aida 當作家中擺設,做「會發聲的藝術品」來用,已經非常值得了, 可是內中藏著諸多喇叭設計的技術,更是 Aida 好聲的精華。這是一對 3.5 音路 設計的落地喇叭,正面可以看到四只單體,分別是高音、中音與雙低音單體,另 外還有一只大口徑低音單體藏在喇叭底部,不容易看到,因為藏在 Aida 的「高 跟鞋」底下。背後還有二音路喇叭,做 Bi-polar 雙向發聲,原廠稱為 Sound Field Shaper 技術,目的是「塑造音場」。
Aida 的採用稱為「Arrow Point」的 DAD 高音單體,聽起來很複雜,這款稱為 29 XTR-6 的高音單體,振膜尺寸為 29mm,內部設計了特殊阻尼,以消除諧振, 配備釹磁鐵引擎,還有原木材質的空腔,以機械消除諧振。至於 Arrow Point 則 是高音單體外面那個金屬相位錐,我想這是為了增加高音單體擴散角度所作的設計。
看不到的地方還有玄機
其實光是把 Aida 當作家中擺設,做「會發聲的藝術品」來用,已經非常值得了, 可是內中藏著諸多喇叭設計的技術,更是 Aida 好聲的精華。這是一對 3.5 音路 設計的落地喇叭,正面可以看到四只單體,分別是高音、中音與雙低音單體,另 外還有一只大口徑低音單體藏在喇叭底部,不容易看到,因為藏在 Aida 的「高 跟鞋」底下。背後還有二音路喇叭,做 Bi-polar 雙向發聲,原廠稱為 Sound Field Shaper 技術,目的是「塑造音場」。
Aida 的採用稱為「Arrow Point」的 DAD 高音單體,聽起來很複雜,這款稱為 29 XTR-6 的高音單體,振膜尺寸為 29mm,內部設計了特殊阻尼,以消除諧振, 配備釹磁鐵引擎,還有原木材質的空腔,以機械消除諧振。至於 Arrow Point 則 是高音單體外面那個金屬相位錐,我想這是為了增加高音單體擴散角度所作的設計。
高音單體中間還有特殊的導波尖錐設計,漂亮的彈力線條網罩,則是Sonus Faber 專屬的設計,兼顧實用與美觀
中音單體型號稱為 M18 XTR-08,振膜尺寸是 180mm,一樣搭配強力釹磁鐵引 擎,採短音圈、長磁隙設計,內置 Kellog/Goeller 銅環,喇叭金屬框體直接 CNC 車製。這個中音單體與高音單體固定在同一個前障板上,而這塊前障板還有玄 機,仔細看不難猜出是金屬材料,靠金屬的高密度與高質量,降低喇叭震動時產 生諧振干擾,可是還有學問,金屬本身也有自己的諧振點,如果只使用一種金屬, 諧振點會在人耳可聽範圍,所以 Sonus Faber 使用了兩種金屬材料複合,一個是 航太合金,另一個是用來做槍的特殊金屬,兩者合起來,就能彼此抵消諧振。
隱形的低音反射孔
低音採用兩只稱為 W22 XTR-12 的單體,尺寸不難猜出是 220mm,振膜則是三 明治複合材料,中間是複合泡棉材質,前後包夾紙盆振膜,表面上 Aida 是低音 反射式設計,不過喇叭向後收起來的面積比正面要小,所以音箱內部設計了複雜 的低音反射孔,原廠稱之為「隱形低音反射技術」,所以 Aida 的低音反射孔雖 然不大,但是許多祕密都藏在音箱內部看不到。
隱形的低音反射孔
低音採用兩只稱為 W22 XTR-12 的單體,尺寸不難猜出是 220mm,振膜則是三 明治複合材料,中間是複合泡棉材質,前後包夾紙盆振膜,表面上 Aida 是低音 反射式設計,不過喇叭向後收起來的面積比正面要小,所以音箱內部設計了複雜 的低音反射孔,原廠稱之為「隱形低音反射技術」,所以 Aida 的低音反射孔雖 然不大,但是許多祕密都藏在音箱內部看不到。
中音單體型號稱為 M18 XTR-08,振膜尺寸是 180mm,一樣搭配強力釹磁鐵引 擎,採短音圈、長磁隙設計,內置 Kellog/Goeller 銅環,喇叭金屬框體直接 CNC 車製。
正面看那兩個 220mm 的低音單體,好像還不顯得厲害,其實 Aida 的「高跟鞋」 底座下面,還藏著一只稱為 SW32 XT-08 的低音單體,口徑您應該猜到了,就 是 320mm。這個「超低音」單體和低音設計也不一樣,雖然都是三明治振膜, 但 SW32 XT-08 用的是 Honeycomb 複合材質,外加奈米碳纖維振膜包夾,因 為是超低音,所以採長衝程設計,音圈口徑高達 3 吋。也因為超低音藏在 Aida 底部,加上匠心獨具的「高跟鞋」設計,讓 Aida 擁有優美瘦長的線條,可是低 頻強悍的性能都藏在這裡。
Aida 的 “高跟鞋” 底座下面,還藏著一只稱為 SW32 TX-08 的低音單體,難怪低頻量感那麼充沛飽滿厚實
而 Aida 最有趣的技術,就是 Sound Field Shaper 音場塑形。這東西擺在哪裡? 在 Aida 的背後,所以 Aida 是「雙面發聲」(Bi-polar)的喇叭囉?未必,平面 喇叭雙面發聲,但前後發聲的原理和聲響是相同的,Aida 後面這個兩音路喇叭, 雖然也符合 Bi-polar 的道理,但光是兩只單體,是無法和前面 4 音路(或說 3.5 音路比較準確)的大小單體相抗衡的,要說是 Bi-polar 雙面發聲,前後是不均 等的,所以 Aida 背後的兩音路喇叭,功能只是「音場塑形」。
音場深度可調
音場塑形的技術,Aida 算是繼承 The Sonus Faber 就有,調整方式也類似,不 過 The Sonus Faber 背後的喇叭多了投射角度可以調整,但 Aida 的 Sound Field Shaper 採固定式設計。Sound Field Shaper 怎麼調整?我來海山之前,林老闆 已經調整妥當,效果已經很好,可是不動手玩一玩,就不知道 Sound Field Shaper 的效果在哪裡,所以還是拜託林老闆讓我調整看看,比對每一段切換的效果。
掀開網罩, 可以看到完整的 Sound Field Shaper ,有很多可以調整的旋鈕,設計技術很難,但使用起來卻是很簡單,幾段切換玩玩看,大大提升 Aida 對空間的適應力,也讓 Aida 多了許多玩賞的樂趣
這 Sound Field Shaper 聽起來技術很高深,調整起來倒是輕鬆,背後有三個調 整切換開關,最底下的表示 Depth,代表「音場深度」,標示 0、1、2、3、4, 加起來總共五段,不過 0 代表後面的喇叭關閉,完全沒聲音,也沒有音場塑形的作用,而 1234 這四段分別是音場深度的調整量,數字越大,音場越深。Sound Field Shaper 還有另外兩個切換開關,分別是 Low 與 HIgh,意指低音與高音, 兩者分別都有三段可調,分別是 Min/Med/Max,也就是最小/中/最大。
海山原本的設定是把 Depth 開在4,代表音場最深, Low 切換在 Max,而 High 設定在 Med,我用 Paul Badura-Skoda 的「莫札特鋼 琴奏鳴曲」開始聽,這是一張現場 錄音,海山的設定把現場演奏的氣 氛輕鬆地帶出來,雖然海山這個試 聽室不算大,可是 Aida 發出很深 遠的音場,我想林先生應該嘗試了 許多次,才把 Aida 的 Sound Field Shaper 如此設定。為了很快瞭解 Sound Field Shaper 的效果在哪 裡,我
請林先生直接把 Depth 切換 0,就是把背後的喇叭系統關閉,再聽一次 Paul Badura-Skoda 的莫札特,奇 妙的音場空間感消失了,但 Aida 依然好聽,只是感覺鋼琴更為直接,但管弦樂 團相對的包圍感弱了一些。
別看 Sound Field Shaper 好像技術上很難,用起來真的很簡單,Depth 深度調 整分段切換,那音場深度就會跟著變化,可是不一定音場很深就很好聽,還需要 看空間的配合。譬如海山這裡,我從 0 切換到 2,音場深度更好一些,可是切換 回林老闆的設定,Depth 切換到 4,音場深度略增,可是空間感更為自然。果然 行家設定過,我不需要太多調整,切換 Sound Field Shaper 的目的只是玩玩看, 看每一段效果差異在哪裡,差異又有多大。
零振動技術
上一次聽 Aida 是在音響展上,我問這次音響展 Aida 在現場的設定,答案竟然是 0,就是 Sound Field Shaper 沒開,原來 Aida 進入展間之後,才發現空間的反 射條件不好,如果把 Sound Field Shaper 打開,音場雖然會更深,但是殘響會
讓音樂場面變得混亂,所以這個 Sound Field Shaper 還是要看空間調整。不過 別以為多這個功能很難調整,真的不難,比起許多其他品牌的旗艦喇叭,Aida 真的很好調整,這個 Sound Field Shaper 的功能目的只是提高喇叭對空間的適 應能力,而且用起來超簡單,分段切換設計,怎麼調都不怕調不回原本喜歡的聲音。
Aida 的設計精髓講完了嗎?還多的是,可是有許多東西我們看不到,因為都藏 在箱體內部。譬如 Z.V.T.,其實就是零振動技術的英文縮寫,功能就是利用複雜 的箱體結構設計,把造成音染的諧振或震動,一一去除。好像喇叭廠商都強調自 家音箱努力消除震動,可是大多強調材料,Sonus Faber 的設計又不一樣,他們 在音箱內部設計了彎曲的支撐柱,稱之為 Bow Spring,就好像小提琴弓的木桿 一樣,讓單體與箱體之間的諧振,透過彎曲的弓桿來抑制或卸除。音箱內部增加 支撐柱,不是新鮮事,可是師法小提琴弓 Bow Spring,卻是 Sonus Faber 獨家 設計的創新。可是這個特殊的設計只能用講的,我們看不到,想看,先把單體拆 了再說,可是這麼漂亮的 Aida,又怎麼捨得拆了呢?下次請原廠寄內部圖來看 看,可以看點門道,不過這項 Bow Spring 技術好像在申請專利當中,恐怕 Sonus Faber 不會輕易透露詳情。總之 Z.V.T.是控制且消除諧振的新設計,而且是 Sonus Faber 新練就的絕招。
大空間也不怕
從慕尼黑、音響展到海山音響,這是第三次聽 Aida 了,比較起來,海山的空間 最小,也考驗林老闆調音的功力。搭配全套 Burmester 的 Aida,聲底厚實穩重, 比起之前音響展的 Goldmund 搭配,全套 Goldmund 顯得清爽許多,但因為海 山採「近場聆聽」,所以低頻則更顯渾厚。而三次聽 Aida 的經驗,以慕尼黑音 響展最輕鬆,而當時的場地最大,甚至開放空間大到讓我有點擔心 Aida 是否能 承受得住。不過 Aida 確實很厲害,原廠標示功率建議 100 瓦~1000 瓦,嘿,K 瓦等級的超級喇叭,不是蓋的,如果府上的聆聽空間很大,放心,Aida 沒在怕 的,盡管放馬過來,千瓦承受功率不怕催的。
大空間也不怕
從慕尼黑、音響展到海山音響,這是第三次聽 Aida 了,比較起來,海山的空間 最小,也考驗林老闆調音的功力。搭配全套 Burmester 的 Aida,聲底厚實穩重, 比起之前音響展的 Goldmund 搭配,全套 Goldmund 顯得清爽許多,但因為海 山採「近場聆聽」,所以低頻則更顯渾厚。而三次聽 Aida 的經驗,以慕尼黑音 響展最輕鬆,而當時的場地最大,甚至開放空間大到讓我有點擔心 Aida 是否能 承受得住。不過 Aida 確實很厲害,原廠標示功率建議 100 瓦~1000 瓦,嘿,K 瓦等級的超級喇叭,不是蓋的,如果府上的聆聽空間很大,放心,Aida 沒在怕 的,盡管放馬過來,千瓦承受功率不怕催的。
Aida取名與威爾第歌劇相同,這高高的帽子,設計還真有 ” 阿伊達 “ 味道
海山用 Burmester 配 Aida,音質走渾厚穩重路線,我試過 Sound Field Shaper 之後,回到林老闆原本的設定,繼續聽 Paul Badura-Skoda 的莫札特,想找適當 的音量。咦?怎麼說在找音量?用 Aida 配 Burmester 這麼大的音響系統,重現 充沛的音樂能量不是問題,可是要考慮空間的大小,找到「合適」的音量。以莫 札特鋼琴協奏曲來說,編制大約三十多人,要重現真實的樂團聲響比例,不是越 大聲越好。
尤其這首 K 467 第一樂章開始音樂的音量不是很大,我先把 077 前級的音量開 到 42,到了大聲的樂句時,就顯得太大聲了,這太大聲指的是音量超出莫札特 鋼琴協奏曲樂團編制應有的聲響,而不是音響系統太大聲而不好聽。把音量調整 到 38,再從頭聽一次,第一樂章樂團 Tutti 由弱而強的面貌才表現出來,躍動但 輕盈的開頭,銜接到流暢華麗的旋律,樂團音量是由小而大,在音響系統上用本 來面貌呈現,強弱對比流暢生動,而且絲毫不吃力。唉,這就是頂尖音響系統的 樣貌,能夠讓人完全陶醉在音符當中,彷彿到了音樂會現場。
尤其這首 K 467 第一樂章開始音樂的音量不是很大,我先把 077 前級的音量開 到 42,到了大聲的樂句時,就顯得太大聲了,這太大聲指的是音量超出莫札特 鋼琴協奏曲樂團編制應有的聲響,而不是音響系統太大聲而不好聽。把音量調整 到 38,再從頭聽一次,第一樂章樂團 Tutti 由弱而強的面貌才表現出來,躍動但 輕盈的開頭,銜接到流暢華麗的旋律,樂團音量是由小而大,在音響系統上用本 來面貌呈現,強弱對比流暢生動,而且絲毫不吃力。唉,這就是頂尖音響系統的 樣貌,能夠讓人完全陶醉在音符當中,彷彿到了音樂會現場。
奏,鮮活又真實,與厚實沈穩的低音大提琴, 又是強烈的對比。要有厚實的低頻,還要兼顧鮮活清朗的中高頻,真是魚與熊掌 得兼,確實只有在頂尖的音響系統才能全部都有,也全部都很好。
是的,來海山聽 Aida 已經不是工 作了,而是全然地享受。聽馬友友 的「歡樂頌」(Songs For Joy and Peace),第一軌「 Dona Nobis Pacem」是馬友友的創作曲,由大 提琴擔綱演奏,雖然是錄音室作 品,但空間感與現場感的氛圍真 好,馬友友細微的呼吸聲,伴隨著 旋律起伏,感覺好真實,彷彿真的 到了錄音現場。不過後面的對位聲 部開始的時候,就另有一番趣味。 其實這首曲子是多軌錄音,曲子的主旋律之外,後半部寫的是對位(counterpoint),而對位的聲部,也是馬友友 拉奏的,所以實際上是馬友友幫馬友友伴奏,真實演奏時,馬友友得找另一位大 提琴家來演奏對位聲部。在 Aida 上面,聽「馬友 |
友為馬友友」伴奏,那種真實 語錄音技術交錯的樂趣,確實只有唱片聽得到,如果是「真正」的音樂會,那馬 友友肯定不能一個人拉兩個聲部的,所以這種錄音的「真實」,確實只存在 CD 當中,不可能在真實世界重現。
細節與質地令人陶醉
細節與質地令人陶醉
緒,在 Aida 身上盡顯。其實,音樂一開始要進入音樂時那一聲呼吸細節,代表兩位演奏家的節拍默契,Aida 生動又自然的細節,已經把聆聽的情緒,全部投入音符當中了!
的音場深度很精巧地把歌劇院的空間感呈現出來,最後 Suziki 關了門,唱 了一句「晚安」,與女主角蝴蝶的嗓音不同,Aida 也準確地把箇中差異表現出 來。唉,這麼棒的「愛的二重唱」,叫我回家怎麼敢開音響來聽,只怕我每次聽 這段詠嘆調,都忘不了 Aida 的好了?
「歡樂頌」一路過關斬將
「歡樂頌」一路過關斬將
百 轉 千 迴 的 音 樂 情 感 , 考 不 倒 Aida,而「巨型化」的 Sonu Faber 夠強悍嗎?1000 瓦功率承受力是 規格,真實表現在音樂上如何呢? 我最後聽「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 曲」,用第四樂章來驗證,而且我 不是聽片段,而是整個樂章聽完。 我選的是貝姆指揮維也納愛樂的 版 本 , 而 且 是 前 不 久 新 發 行 的 SHM CD 版本,經過母帶重製之 後,比起 70 年代 DG 的原版更好。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難在哪裡?翻來覆去的導奏,考驗強弱對比,法國號的主題呈現要厚中帶亮,層 次要好,才能顯出最重要的主題,宛如貝多芬「歡樂頌」一般端莊堂正。Aida 一路過關斬將,輕鬆過關,讓人最 |
感動的是樂章終了之前,進入大調的勇往直前, 貝姆激發出維也納愛樂猛烈的重量感,大調的音樂則猶如撥雲見日一般,清朗開闊。
咦?我沒講 Aida 的聲音,反倒都在講布拉姆斯了?是的,用 Aida 聽音樂,您享 受的都是音樂,雖然聽的是有形有體的音響,但是從 Aida 身上散發的,不光是 準確、真實、開闊、自然的音響性能,更重要的,您不需要擔心音響有沒有能力 重現各種音樂,Aida 不怕考驗,任何音樂都難不倒,您花在 Aida 上面的錢不光 是買音響器材,而是超越時空,把音樂大師請回家演奏了!
嗯!晚上我想聽慕特,請 Aida 找她來吧!
Aida 的喇叭端子,不僅雄壯威武,用起來也很順手,施力點很好,容易把喇叭端子鎖得緊
廠商資訊
型式:3.5 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頻率響應:20Hz~35kHz 靈敏度:92dB(2.83V/1m) 阻抗:4 歐姆
尺寸:1725×482×780mm(H×W×D)
重量:330kg/對
建議售價:120,000 美金(原廠網站訂價)
進口總代理:大器 電話:(02) 2794-6099
經銷商:海山音響 Hi End Audio & Video
營業時間:週一~週五 PM 1:00~8:00/週六 PM 1:00~5:00 (預約時間不在 此限)
地址:台北市天母西路 83 巷 8 號 電話:02-2874-1222